2025年6月13日,由北京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及𬌗学专委会主办的 “数字化技术在咬合重建治疗中的应用——青年医师培训学习班”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科教楼顺利举行。本次培训聚焦前沿技术临床应用,来自专委会委员单位的数十名青年骨干医师齐聚一堂,通过“理论+实操”双轨培训模式,共探数字化咬合重建的创新发展。
理论筑基
上午的理论课程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拉开帷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谢秋菲以《咬合重建治疗中的𬌗学基础》为题,系统解析颞下颌关节结构与运动特征,功能咬合的核心原理,为青年医师构建咬合重建的理论框架。北京口腔医院修复教研室副主任韩天啸从临床实践出发,梳理《咬合重建治疗流程》的关键节点与风险防控策略,引发学员深度思考。北京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张茹深入剖析《数字化技术在咬合重建中的应用》,通过整合面部扫描、口内扫描、下颌运动轨迹及CBCT等多源数据,系统性演示从虚拟设计到临床实现的数字化流程,精准展现其对诊疗效率的提升价值。
下午的实操环节将学习推向高潮。北京口腔医院修复科医生罗斌现场系统演示了电子面弓(JMA)、Teethan肌功能平衡分析系统的操作要点,深入阐释其在临床决策中的核心价值。随后,学员分组开展实战训练,通过实时采集咀嚼肌电信号、动态追踪下颌三维运动轨迹,专委会专家团队手把手纠正技术细节,学员踊跃提问,互动热烈。
作为面向青年医师的公益项目,本次学习班实行“委员单位限额推荐”规则,确保优质资源精准覆盖潜力人才。参会医师纷纷表示,课程设计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为攻克复杂咬合重建病例提供了新思路。
赋能青年就是赋能行业未来,本次培训在热烈的学术交流中圆满落幕,不仅提升了青年医师的临床技术水平,更搭建起跨机构协作的创新平台,为推进𬌗学理论普及和数字化咬合重建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注入新动能。
京ICP备11012486-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94
COPYRIGHT © 2010-2021 北京口腔医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沐阳云川提供网络运营维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