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口腔种植将走向何方?这场会给出了关键答案 | 种植并发症与治疗风险防控2025专题会议精彩回顾

在口腔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种植修复已成为诸多缺牙患者功能重建和美学修复的首选方案。然而,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和适应证的扩大,并发症的防控与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已成为行业亟待突破的核心课题,也是种植学科发展必须解决和面对的难题。

202567~8日,由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主办的种植并发症与治疗风险防控2025专题会议在北京盛大召开。此次会议重点围绕种植并发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长期管理展开深度探讨,汇聚了国内顶尖的口腔种植专家、多学科临床研究者及学术领军人物,旨在为种植并发症预防和风险防控提供临床策略和循证医学指导,推动口腔种植学科向更高标准、更安全、更精准的方向迈进。

from clipboard




高屋建瓴: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北京市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邱立新教授主持开幕式,首先代表主办方对莅临现场的各位专家与同道表示了热烈欢迎。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王兴教授、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宿玉成教授刘洪臣教授第1-2届主任委员谭包生教授、前任主任委员刘静明教授、候任主任委员牛光良教授应邀出席开幕式。中华口腔医学会郭传瑸会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邓旭亮院长、北京口腔医学会厉松副会长分别致辞。郭传瑸会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且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种植并发症是国家口腔医学质控中心的重要关注点。质控中心在降低修复前种植体脱落率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通过多渠道提升口腔种植并发症的防控水平。邓旭亮院长强调,种植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材料和国家经济的进步,种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修复方式。然而,种植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高血糖和上颌窦技术难题,并呼吁与会人员共同思考和交流种植技术面临的问题。厉松副会长表示,种植学在国家集采政策下的发展备受关注,提高种植质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召开将为口腔种植学的风险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行业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杜鹏教授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养老服务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他提到,国家战略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并强调数字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应用。他还提到,人口负增长将进一步加剧养老服务的压力,呼吁各界共同关注和应对这一挑战。

from clipboard



全身系统性疾病与种植风险管理



糖尿病相关风险
0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王海宁教授在演讲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在口腔治疗中面临诸多风险,牙周病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糖尿病的管理不仅需要控制血糖,还需要关注心脑血管等并发症。他呼吁口腔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加强合作,共同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

from clipboard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宋应亮教授讨论了糖尿病与骨质疏松患者种植的特点。他指出,糖尿病和骨质疏松患者在种植手术中面临更高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骨愈合能力下降和感染风险增加。超亲水种植体在糖尿病和骨质疏松患者中表现出色,能够显著缩短愈合时间并提高成活率。他还分享了多个临床病例,展示了在不同骨质条件下的种植策略,包括即刻种植和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即使在血糖较高的情况下,只要血糖稳定,种植手术仍然可以成功进行。

from clipboard


心血管相关风险
02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刘克英副教授分享了高龄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种植安全问题。他指出,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种植手术中面临更高的风险,尤其是术中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她强调了术前评估的重要性,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的选择。术中使用镇静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稳定血压。此外,刘教授还介绍了多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了在处理高龄患者时需要特别谨慎,必要时应暂停手术以确保患者安全。

from clipboard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王佐林教授分享了口腔种植手术中全身疾病并发症的风险防控经验。他通过多个临床病例,强调了术中突发全身性疾病风险的严重性,尤其是血压骤降、心率异常等情况。指出种植医师需要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术前必须进行心电监护和静脉通路准备,以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面对高风险患者,种植医师应谨慎评估,必要时暂停手术以确保患者安全。

from clipboard




药物相关风险
03

北京瑞城口腔医院宿玉成教授探讨了口腔种植治疗中的颌骨坏死问题,特别是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他指出,双磷酸盐和地舒单抗等药物是导致颌骨坏死的主要原因,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代谢失衡,增加颌骨坏死的风险。通过多个临床病例,展示了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强调了术前评估和预防的重要性。他还提到,对于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种植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必要时应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from clipboard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郭玉兴副教授主要分享了抗骨吸收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对拔牙和种植牙治疗的影响。他指出,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和肿瘤骨转移问题日益突出,抗骨吸收药物如双磷酸盐和地舒单抗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引发药物相关骨坏死,表现为颌骨感染、坏死和功能障碍。他通过实验和临床案例,详细阐述了药物相关骨坏死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并强调了术前评估和风险分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药物使用、改善手术技术和加强术后护理来降低风险。

from clipboard




解剖区域特异性并发症防控



上颌骨区域:上颌窦与口腔种植
0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李云川教授分享了多个与种植牙相关的鼻窦炎病例,强调了上颌窦与种植牙区域存在紧密的解剖关系。他指出在种植牙后出现的急性鼻窦炎可以通过穿刺冲洗等保守治疗手段解决,而不一定需要手术,强调种植科医师与耳鼻喉科医生紧密合作,共同处理种植牙后的并发症。

from clipboard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口腔科主任楚德国教授分享了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经验,重点讨论了上颌窦黏膜膜穿孔和眩晕两种常见并发症。他强调术前需通过CBCT评估上颌窦解剖结构,避免用力敲击上颌窦底,尽量使用微创技术。对于黏膜穿孔,小穿孔可尝试自动闭合或使用胶原膜等材料,大穿孔可能需要终止手术。通过多个临床病例,展示了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包括自动闭合、缝合修补、囊肿处理以及黏膜穿孔的替代处理方法。

from clipboard


下颌骨区域:严重骨缺损的影响
02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周延民教授探讨了下颌后牙区严重骨缺损种植修复的风险防控。他指出,下颌后牙区的特殊解剖结构增加了种植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尤其是舌动脉、舌神经等结构容易受到损伤。通过多个病例,他展示了不同骨缺损类型及其处理方法,强调了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的精准性。他还提到,骨增量技术在严重骨缺损的种植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谨慎选择适应证和方法。

from clipboard

天津市口腔医院张健教授分享了重度骨缺损重建的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他指出,重度骨缺损的重建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强调了自体骨在骨缺损重建中的重要性,基于自体骨在成骨效果和速度上的优势,但其在取骨和固定上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垂直向骨缺损,钛网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尤其是在下前牙和下后牙区。随着骨缺损程度的增加,自体骨的比例需要相应增加,以提高成骨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from clipboard



种植体长期维护管理



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管理
01

烟台市口腔医院柳忠豪教授讨论了长期稳定的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管理。他通过多个长期随访病例,展示了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成功的种植修复不仅需要术中的精准操作,还需要长期的软硬组织维护。骨改建和软组织屏障的建立是种植体长期稳定的关键,建议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给予足够的重视。

from clipboard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孟维燕教授分享了抑郁症对种植体周健康状态的影响。她指出,抑郁症患者在种植手术后更容易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等问题,这与抑郁症导致的长期低度炎症状态有关。孟教授通过多个临床病例,展示了抑郁症患者在种植手术中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策略。她强调,对于抑郁症患者,术前应进行心理评估,术中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术后应加强随访和口腔卫生指导。

from clipboard


机械并发症
02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邸萍教授分析了全牙弓种植修复机械并发症及其应对策略。她指出,机械并发症是全牙弓种植修复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修复体的磨损、崩裂和支架断裂等。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邸萍教授展示了不同材料和设计的修复体在长期使用中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她还强调了在选择修复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咀嚼习惯和口腔卫生状况。

from clipboard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尉华杰老师分析了种植体折裂折断的原因,指出种植体折裂折断发生率低(0.16%~3.5%),但一旦发生处理困难,与种植体设计、外科手术技术、修复方式、患者个体因素(如咬合力过大、夜磨牙等)有关。他强调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直径和长度,避免过小的种植体用于后牙区,合理设计修复体,避免应力集中,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from clipboard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陈溯教授主要讨论了无牙颌种植修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强调种植修复后的长期维护重要性,包括生物学并发症(如种植体周围炎)和机械并发症(如修复体折断、崩瓷)。他建议减少种植体数量,避免过多种植体导致清洁困难,修复体设计应便于患者自行清洁,如采用凸形的桥体结构和清洁通道。同时,建议定期复诊,间隔1~2年取下修复体进行清洁和检查,对于高危患者,如吸烟者或有糖尿病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口腔卫生和修复体维护。

from clipboard


功能美学维护
0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陈江教授分析了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咬合风险。他通过临床病例,揭示咬合因素是导致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的咬合设计、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以及良好的咬合引导对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而种植体数量不足、悬臂梁设计不合理以及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均会导致边缘骨吸收,建议在种植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from clipboard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张磊教授探讨了种植固定修复后食物嵌塞问题,指出食物嵌塞是种植修复后常见的问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他通过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探讨了食物嵌塞的发生机制,强调精确的咬合调整、合理的修复体设计(如控制外展隙大小)和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导。建议使用微米级精度进行操作,确保连接处的密合性。通过具体病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咬合、减轻外展隙等方式解决食物嵌塞问题,强调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from clipboard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邱立新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多年经验,强调种植治疗的安全性、功能性和美观性,以及与全身健康的关系。他提醒关注种植治疗的长期效果,包括口腔黏膜问题、软组织问题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种植的长期成功率。呼吁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微创化和安全化,强调安全第一、功能第二、美观第三的原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from clipboard




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0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孙玉洁副教授分享了美学区种植修复的风险防控和数字化治疗程序,强调美学区种植修复容易出现并发症,如金属色暴露、牙龈退缩等,预防为主,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以终为始的治疗理念。她介绍了数字化治疗程序,包括数字化信息采集(如口扫、CBCT扫描)、设计(如诊断模板、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和制作(如个性化愈合基台、最终修复体),并强调数据匹配的重要性。通过两个具体病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术前评估、设计和术后监测,实现理想的美学效果和功能恢复。

from clipboard


多学科协作
02

作为国家口腔质控中心副主任,张伟教授分享了关于舒适化治疗的理念和技术。他指出,舒适化治疗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贯穿诊疗及康复全过程的理念,舒适化治疗技术包括心理疏导、行为管理、镇痛技术、镇静技术等,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当前口腔临床上疼痛管理存在随意性、延后性等问题,口腔医师需要深入了解局部麻醉技术,理解舒适化治疗。 

from clipboard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华红教授探讨了口腔黏膜病患者的种植问题。她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口腔黏膜病患者对种植修复的需求增加,但这类患者往往存在更高的风险。华红教授详细介绍了口腔黏膜病的分类、病因及临床表现,并强调了种植手术的禁忌症。她提到,尽管口腔黏膜病患者可以进行种植修复,但需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并在术前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治疗。

from clipboard




从全身系统性风险的防控到局部精细化操作的技术革新,从数字化精准种植到长期健康管理的理念升级,会议内容全面覆盖了种植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种植医师不仅需要精进技术,更需具备多学科协作思维和全局化风险管理能力。

作为口腔种植领域的年度盛会,此次会议不仅总结了我国在种植并发症防控方面的最新成果,更展望了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多学科协作为支撑,共同构建更安全、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口腔种植诊疗体系。




京ICP备11012486-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94

COPYRIGHT © 2010-2021 北京口腔医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沐阳云川提供网络运营维护支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 邮编:10010 联系:bjdentist@163.com